近日
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
不少孩子突发高烧、抽搐
(相关资料图)
让家长颇为揪心
据媒体报道,长沙一家医院在一周内接诊了500多例患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其中发生抽搐的约40例。医生提醒:“进入夏季以来,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高发,具有传染性,学龄前儿童需重点防范。”
6月份以来,广东、四川、吉林等地区纷纷预警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或流行期,江西赣州疾控监测到6月份手足口病发病率较上月明显上升。而深圳疾控中心连续两周将当地手足口病疫情风险从低风险升至中风险。
近期
广东多地疾控中心都曾发文
提醒预防手足口病!
随着气温升高
手足口病来到了高发季
关于这种疾病
这些知识你要知道
感染手足口病有哪些临床症状?
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为2天-10天。患者会发热,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口腔黏膜或咽峡部出现散在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手、足和臀部皮疹和/或咽峡部疱疹。
少数病例皮疹不典型,表现为细小沙粒状皮疹、单部位皮疹或无皮疹。少数病例可能出现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甚至出现肺水肿、肺出血和/或循环功能障碍等,病情进展迅速,可致死亡。
手足口病患儿症状
千万别小瞧这病
它严重起来也可能致命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多发,但年龄较大的儿童和成人也可能感染,通常发生在夏季和初秋。
医生表示,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可以存在于感染者的体液中。例如在患儿的鼻涕、唾液、从疱疹流出的液体、粪便都可以找到病毒。
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还可以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都可感染。
由于手足口病分为普通型、重症型、危重型、恢复期,其病情程度也不同。
1
普通型
目前患儿以普通型居多,主要症状是发热和出疹。有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可伴有发热、咳嗽、流鼻涕、胃口不佳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个别病例可无皮疹。主要对症治疗,大多数预后良好,一般1周内自行缓解,无后遗症。
2
重症型
主要累及神经系统,精神差、头痛、呕吐等。
3
危重型
主要累及心肺功能,气促、出冷汗、口唇紫绀、休克等。
4
恢复期
热退,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和心肺功能逐渐恢复。
在家如何护理手足口病患儿
一般来说,手足口病通常一周内自行缓解。在医院也是对症治疗,注意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医生介绍,当患儿发热时予口服退热药。可根据药物说明剂量或医嘱剂量给孩子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以缓解症状。
为孩子提供充足的液体,饮食以牛奶、米汤等流质食物为主,可以用吸管协助进食。“也可以给孩子用盐水漱口,这有助于缓解疼痛。将1/4到1/2茶匙盐混合到250ml温水中,孩子可以把盐水含在嘴里漱口,然后吐出来,每天可以这样漱口2到3次,小患儿可以使用溃疡局部用药喷剂来减轻疼痛。”
为防止这种病毒传播,要引导孩子经常洗手。孩子患有手足口病暂时不去上学或托管中心。如果孩子经常流口水或有开放性破溃皮疹,也应该让他们留在家中,同时不要让孩子抠破自己的皮疹以免感染。
通常手足口病可以自愈,但是出现以下情况应该及时就医。
1、有迹象表明皮疹已被感染——包括:皮疹周围肿胀、发红或发热;触摸该区域时疼痛;黄色、绿色或血性分泌物;皮疹发出难闻的气味。
2、进食或饮水有困难。
3、小便减少:对于婴幼儿,在4-6小时内没有更换尿片;年长儿童,在6-8小时(清醒时)没有小便。
4、2-3天后没有开始好转,或者精神差,病情加重、出现不适。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家长和小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好这些预防措施:
保持儿童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避免与其他生病小朋友密切接触。
儿童玩具和常接触的物品如食具、奶具、毛巾、牙杯、床上用品、衣物等应定期清洁消毒。可选择对肠道病毒有效的中效或高效消毒剂,如含氯(溴) 消毒剂,阳光充足时也可置于太阳底下暴晒以消灭物品表面病毒(肠道病毒不耐高温) 。
家长自身也需注意个人卫生(家长很可能成为隐性传染源),尤其是接触患儿前后、给患儿更换尿不湿、处理大小便后都要勤洗手。
选择接种疫苗也是十分有效的预防措施。
来源:羊城晚报
关键词:
质检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