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情报局网

“玻璃大王”换人了!“抢过”曹德旺玻璃大王宝座的是信义系的李贤义

当前位置:金融情报局网>公司 > 正文  2022-03-28 12:22:04 来源:长江商报

“玻璃大王”换人了!“抢过”曹德旺玻璃大王宝座的,是信义系的李贤义,但这位信义系掌门人也需高度警惕多年扩张所带来的风险。

与曹德旺同为福建人,同为白手起家,35年间,李贤义一手缔造了庞大的信义产业帝国。

擅长资本运作的李贤义,持续在资本市场发力,在H股市场形成了包括信义玻璃(00868.HK)、信义能源(03868.HK)、信义光能(00968.HK)和信义储电(08328.HK)在内四家上市公司组成的信义系。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截至2021年底,四家H股公司总资产达到1282亿港元,较2008年增长约17倍。2021年,信义系四家上市公司表现亮眼,股价大涨、业绩大增。信义玻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以下简称净利润)115.56亿港元,同比增长79.94%。这一净利润水平,已经是福耀玻璃的3倍。

李贤义身家也因此增至510亿元,首超曹德旺。

玻璃、电站、锂电池、储能、地产,信义系还在进行扩张布局,但布局略显滞后。未来,家族底色深厚的信义系经营业绩能否持续高增长还很难说,其需要警惕多元扩张风险。

首超曹德旺争“玻璃大王”

尽管李贤义和曹德旺均未发声,但在市场上,“玻璃大王”头衔之争已经响起。

公开信息显示,李贤义和曹德旺的人生路有不少巧合。二人均出生于福建,早期家庭贫困,早早外出闯荡。

20岁左右,李贤义开始创业,从跑运输干起,80年代初期,他前往香港捞金,办了一家小型汽修汽配店。1985年,李贤义离开香港来到深圳,开办工厂,为汽车生产玻璃配件。1988年,信义玻璃挂牌成立,次年建成投产。

随着一步步成长壮大,到2005年,信义玻璃成功上市。

跟曹德旺一样,李贤义也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依靠香港的汽修厂经历,积累了大量海外汽车制造商与供应商。借助这些资源的帮助,信义玻璃在短短几年之间,就打通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欧洲等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汽车维修配件公司。

2001年,信义玻璃生产的汽车玻璃,实现了70%以上的出口。

曾经轰动世界的与美国商务部打官司,让李贤义与曹德旺站在了一起。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公开信息中,相对而言,李贤义有些寡言少语,曹德旺虽然也甚少公开露面,但比李贤义高调不少。或许正是因此,曹德旺及福耀玻璃更为世人所熟知。

实际上,多年来,市场更关注曹德旺及福耀玻璃,与福耀玻璃的经营业绩有关。这一现象在今年3月发生了变化。

3月17日,福耀玻璃披露2021年度报告,有人发现,其经营业绩已被信义玻璃超越。

财报显示,2021年,福耀玻璃实现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288.69亿港元、38.47亿港元,信义玻璃为311.88亿港元、115.56亿港元,信义玻璃的净利润已经是福耀玻璃的3倍。

根据胡润富豪榜的数据显示,李贤义目前身家为510亿元,而曹德旺身家为245亿元。

单纯从净利润、身家而言,李贤义确实超过了曹德旺,但二者是在差异化竞争,均为各自领域的“玻璃大王”。

福耀玻璃主要从事汽车玻璃、浮法玻璃以及汽车饰品的生产销售,一直秉持的是当好“汽车工业的配角”。目前,公司生产销售的汽车玻璃全球排名第一,2021年在全球汽车玻璃行业市占率达31%,国内市占率超60%。

信义玻璃主营产品为汽车玻璃、浮法玻璃以及建筑玻璃三大板块,2020年,浮法玻璃市场占比排名中,信义玻璃排名第一,占比近12%。2021年,浮法玻璃价格大幅上涨,信义玻璃实现业绩高增。

连续分拆募资打造信义系

与曹德旺专注于当好“汽车工业的配角”不同,李贤义的产业更为多元。

官网显示,信义玻璃成立于1988年,总部位于中国香港,于2005年2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为综合玻璃制造商。

2008年,信义光能作为独立公司正式成立,李贤义正式开启产业高速扩张模式。

2012年,信义光能拿到了国家支持的金太阳项目后,进入光伏电站领域,原有光伏玻璃组件厂也顺势成为了其电站业务的主要供应商。此时,公司拥有光伏玻璃组件及太阳能电站两大业务。2013年,信义光能从信义玻璃拆分独立上市。

2019年,信义光能分拆光伏发电站业务,命名为信义能源,并在H股上市。

此外,在2016年,信义玻璃还将信义香港分拆出来,更名为信义储电,也成功在港股独立上市。

信义香港原本专注于向香港的私家车、出租车等提供汽车玻璃维修及更换服务。从2016年第三季度起,公司开始进行产业转型,生产锂电池等产品,即用于调峰调频及稳定供电的大型制造设施电源及家用储能设施。

至此,通过连环分拆,李贤义打造了由四家港股公司构成的信义系,产业覆盖各类玻璃、光伏发电站、锂电池及储能实施等。

2021年,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之下,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锂电等市场行情向好,尤其是限制浮法玻璃新增产能的新审批导致浮法玻璃价格大涨,直接带动着信义系上市公司业绩大幅增长。

根据年报,2021年,信义系的核心资产信义玻璃实现营业收入311.88亿港元,上年为187.84亿港元,同比增加124.04亿港元,增长幅度为66.03%。

营业收入年增超百亿,信义玻璃创了纪录。

此前的2014年至2020年,信义玻璃的营业收入稳定在百亿级,从108.74亿港元到187.84亿港元,6年增加79.10亿港元,增长幅度为72.74%。2021年一年营收增长额超过去6年增加额之和。

与之对应的净利润,2021年为115.56亿港元,较上年的64.22亿港元增加51.34亿港元,增幅为79.94%。

2015年到2020年,信义玻璃净利润持续增长,从21.13亿港元增长至64.22亿港元,四年增加43.09亿港元。显然,2021年一年港元增加额也超过此前的4年增加额之和。

信义系第二家重要上市公司信义光能,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61.72亿港元,同比增长30.89%,净利润为49.24亿港元,同比增长7.96%。

信义能源实现营业收入约为23亿港元、净利润12.32亿港元,同比分别增长33.33%、33.62%。

规模最小的上市公司是信义储电,2021年实现的营业收入为5.06亿港元、净利润为0.63亿港元,同比增长幅度高达132.11%、215%。

整体而言,4家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501.66亿港元、净利润177.75亿港元,盈利较强。

激进风险与管理弊端

一定程度上,信义系4家上市公司经营业绩高速增长,与其曾经实施的高速扩张计划有关。

自从2008年信义光能作为独立公司正式成立,李贤义正式开启产业高速扩张模式。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通过连续分拆,李贤义为旗下资产拓宽了融资渠道,而正是借助直接融资及再融资,有力支撑了信义系高速扩张。

数据显示,2008年,信义玻璃、信义光能总资产分别为64.98亿港元、6.60亿港元,到2021年底,二者的总资产分别约为565亿港元、491亿港元。

2021年底,信义能源、信义储电的总资产分别约为212亿港元、14亿港元。信义系四家公司的总资产合计为1282亿港元,较2008年底的71.58亿港元增长超过1200亿港元,增长了约17倍。

仅从信义光能来看,2014年至2020年,公司的投资现金流净额分别为23.28亿港元、36.13亿港元、48.97亿港元、24.90亿港元、30.35亿港元、22.62亿港元、31.95亿港元,7年合计为218.20亿港元。

wind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9年,信义光能通过增发配股等直接再融资金额合计为118.55亿港元。

信义储电也在频繁再融资,2018年直接融资约2亿港元,2021年11月再融资约2.29亿港元。

信义系还在扩张。2021年12月,信义光能和信义玻璃联合公布,拟投资40亿港元成立“信义晶硅”,进军多晶硅原料领域计划在云南曲靖市的项目总产能将达到6万吨/年。

高速扩张的信义系,需要谨防扩张过程中暗含的风险。行业高景气之时,一些潜在风险往往被掩盖,一旦市场风云突变,风险就会不期而至。

未来,4家上市公司业绩高增长能否持续尚是未知数。2018年、2019年,信义玻璃净利润同比增速为个位数,2014年净利润同比下降幅度超过60%。信义光能在2018年出现营收净利双双下降,信义储电尚处在培育期,2019年、2020年净利润同比均在下降。

唯独信义能源的经营业绩表现为持续增长,但信义能源与信义光能之间存在上下游之间的关联交易,其间的交易价格是否公允,令人起疑。

信义系家族企业特征明显。董清世担任信义香港董事局主席、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其兄弟董清波担任董事,二人系李贤义配偶董系治的兄弟。现任信义集团深圳市湛宝实业发展董事总经理的施能狮,系李贤义的弟弟,信义光能控股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李友情,乃李贤义的外甥,其父亲李圣典,系信义玻璃控股股东之一。此外,李贤义的儿子李圣根担任信义玻璃执行董事等。

家族气息浓厚的信义系,也需要加强公司治理。

值得一提的是,李贤义还布局有较大规模的房地产业务,经营状况如何,暂不知晓。

关键词: 玻璃大王 曹德旺玻璃大王 信义系的李贤义 风险悬顶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