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爆资金链紧张的ofo,在商业化狂奔的道路上再出新招数。
昨日(7月2日),ofo在其App内上线了信息流服务功能“看看”,内设看点、图片、视频、体育、财经、社会等频道。ofo方面称,ofo作为现成的流量入口,从出行工具衍生出资讯平台,为ofo的商业化发展带来新的可能。
消息一出,引发网友热议:这是要边骑车边刷新闻的节奏?实际上,究竟有多少用户会在“看看”上浏览新闻尚需观察,但用户对ofo车辆损坏严重、异常扣费、收费上调的抱怨由来已久,持续不断。
商业化,还是商业化
今年以来,ofo多次被爆资金短缺。不过,ofo方均予以否认。2018年5月,ofo创始人兼CEO戴威在公司内部会议上提出“victory”行动,目标是全面实现盈利。之后,ofo在商业化变现方面动作频繁。
戴威在ofo三周年庆时(2018年6月)曾表示,ofo整个商业化的战略布局包括车身广告、端内广告、企业年卡组成的B2B、金融、本地生活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等。
网上流传的一份ofo广告刊例显示,ofo车身广告最低价位是160元/辆/月,最高的品牌定制车是2000元/辆/月。App的广告则以开屏广告、弹窗及骑行结束页为主。ofo联合创始人于信称,ofo在武汉的车身广告业务,仅改造了200辆车,相关收入就达到了百万。
ofo在6月初还曾对外宣布,ofo已经实现了百城盈利,正在尝试更多元化的商业模式。除了车身广告、端内广告、流量变现等商业化探索,ofo还调整了计费方式。6月中旬,多家媒体报道称,据用户反映,ofo的计费方式发生了变化,涨价程度已经达到了“按时计算” —— 3分钟2元、4小时10元。
以武汉用户为例,即便仅骑行3分钟,也要收取起步价0.5元,另加每分钟0.5元的时长费,但1小时内最高收费2元。使用时长超过4小时,全部收费10元。
对此,ofo回复媒体称:“我们在测试多种计费方式,在测试的价格方案中,价格与骑行时间挂钩,相当一部分用户收费可能少于1元。”
ofo还表示,这样的计费调整可能更合理,也更有利于用户。目前公司在个别地区测试不同的计价方案,仅有0.5%的用户受到影响,全国绝大部分地区计价方式没有变化。
虽然ofo没有透露具体的测试城市和地区,不过有媒体报道称,ofo调价的地区包括武汉、太原、郑州、昆明、西安等城市。北京地区暂未调整。
在进行计费模式探索前,ofo还取消了多地的信用免押金政策。6月15日,ofo取消了上海、杭州、广州、深圳、厦门五个城市的信用免押。此前的5月31日,ofo取消了20个城市的信用免押金政策。至此,25座城市的信用免押政策全部取消。
ofo表示,这并不是意味着变向取消免押金服务,“应该是在尝试建立自己的信用体系,这次调整是其中一步。”
扣费异常、车损严重 用户吐槽:能不能先修车
7月1日,央视新闻关注了共享单车行业的“异常扣费”情况,其中涉及ofo“未开锁扣费”、“报修先扣费”等问题。
对此,ofo同日发布关于“异常扣费”问题的说明,称经自查发现,ofo在48小时(系统研判时间)内的“报修后错误扣费返还率”超过90%,但在剩余近10%的“未返还”案例中,除去虚假报修案例外,确有“正常报修扣费未获返还”的个别情况存在,比例不超过2%。不过,不少用户对此回应并不“买账”。
网友评论截图
除了扣费BUG,用户吐槽的还有单车的损坏状况:无法正常骑行、甚至根本无法骑行的车辆不在少数。
2017年4月,媒体曾报道,ofo员工称小黄车损耗率至少20%,修车师傅也感慨修不完。不过,从当前来看,这一数字有增无减。
中新经纬客户端注意到,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长约1公里的道路旁,至少有四处ofo单车“堆放点”。这些单车座位上落满灰尘,链条布满铁锈,车筐、车把、脚蹬等也均有不同程度损坏。附近居民说,这些共享单车在这停放了至少有半年之久,也不见有人拉走维修,只能荒废在这。“企业能不能考虑先把这些车拉走修一修,在这堆着就变成垃圾了。”一位居民说。
落满灰尘的共享单车 中新经纬常涛摄
当然,存在上述问题的不仅ofo一家。据媒体报道,在北京市丰台区西六环外王佐镇瓦窑村西侧一个共享单车停放场内,停放着近10万辆各种共享单车,有黄色的、橙色的以及其他颜色。村民称,“大部分是锈的,有很多是新的,但日晒雨淋慢慢就不能骑了,真可惜。”
共享单车还是一门好生意吗?
以上种种现实问题表明,共享单车,这个曾经带动10万人就业的行业,如今走向过剩。
北京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今年4月底,北京共享单车总数已控制在190万辆左右,较去年9月最高峰时的235万辆下降约19%。但目前局部地区共享单车测算活跃度为50%,即仍有一半处在闲置状态,变成了“过剩单车”。
据媒体报道,在共享单车火爆时,有“中国自行车之乡”之称的天津市王庆坨镇有500家商铺,而如今已不到300家。无论是整车生产企业,还是零部件生产企业,经过一轮洗牌后,幸存下来的企业,已经不敢轻易接共享单车的订单。
另一个数据是,从2017年6月至今,共享单车行业陷入了倒闭潮。短短8个月的时间,加上2018年2月7日倒闭的1号单车,已经有7家共享单车企业倒闭。
那么,共享单车还是一门好生意吗?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影在接受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view)采访时表示,共享经济跟所有的商业模式、商业形态一样,都会经历发生、发展、迭代、生长、成熟的过程。
“共享的核心是提升效率,提升使用效率,提升整个经济运行的效率,但不是所有共享都能做到这件事。共享单车做得好不好,不仅是共享模式好不好的问题,也包括它的运营水平。在北京市到底投放多少万辆单车是能够让运营效率达到最大,现在还不知道,还处在摸索的过程中。在摸索过程中,有些企业倒闭了,但不代表共享模式就失败了。”他说。
张影补充道,我们不能说因为有几家企业倒闭了,就否认共享模式,哪怕是所有的共享单车企业都倒闭了,也不代表共享单车不是一个好生意。只是我们现在的企业都没有找到一个让效率达到最大化的点而已。
上海社科院互联网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易在接受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view)采访时表示,共享单车最后还是会走向垄断。“在用户看来,街上停放的是一辆辆单车,但在投资人眼里,那就是资本。如果最终不形成垄断,那么先前的资本沉淀便无法退出,整个行业也没法形成盈利模式。”他说。
质检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