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云 让你瞧病更有准(大数据观察·云)
——看数据共享如何提升健康服务水平
核心阅读
如何实现病有所医?除了提升医疗水平、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等,还可以从“云”上找途径。宁夏通过健康信息服务体系——“卫生云”,将远程医疗应用覆盖全区所有乡镇卫生院和县以上综合医院;120一体化智慧急救平台依据大数据分析,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医生培训和力量配备;“卫生云—免疫规划”实现对全区儿童疫苗接种的全程监控、动态管理,从而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群众健康获得感。
不久前,家住宁夏银川市富宁街的76岁的马建忠大爷感到心脏不适。在小区门口社区卫生服务站,马大爷做了心电图检查。15分钟后,卫生服务站收到来自宁夏电生理远程诊断中心专家团队出具的心电图报告单,诊断提示“异位心律、心房颤动、电轴偏左”。
“自从自治区有了‘卫生云’,居民走最近的路,用很短的时间,就能享受到较高水平的基本医疗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王淑玲向记者介绍说。王淑玲所说的“卫生云”,是宁夏“卫生云”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依托政务公共云平台和电子政务外网建设,涵盖区域电子病历、应急指挥、远程医疗服务等五大类15个业务系统的全民健康信息服务体系。
疫苗接种,全程监控无错漏
2016年6月,一项由预防接种系统、产院系统、疫苗流通+电子监管系统、冷链监测系统等12个子系统联合组成的“卫生云—免疫规划”信息平台在宁夏全区覆盖运行。
“过去医院产科和接种门诊缺乏信息互通,许多孩子可能被重复建档,疫苗的接种、补种完全依赖接种证。现在只要有出生证,就自动进入免疫规划系统。”银川市凯尔福邸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计划免疫专干魏勤告诉记者。
进入预防接种信息平台,每个孩子的接种日期、疫苗批号、接种医生、电子监管码、疫苗名称、剂次等信息一一呈现。“以前手工记录信息,接种一个孩子要10分钟左右,现在繁琐的工作由平台取代,最多5分钟就可以完成接种,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更清楚地掌握了孩子的接种信息,避免了重复和漏打的现象。”魏勤说。
宁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所副所长、免疫规划科科长周莉薇表示,“卫生云—免疫规划”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了一地建档、就近接种的预防接种规范管理模式,成功解决了数据孤岛问题,实现对全区儿童的动态管理。家长可在全区范围内任何预防接种单位就近接种疫苗。针对忘记到预防接种门诊建档、打预防针的家长,系统可以及时告知并催促建档,避免由于家长遗忘造成孩子患传染病的风险。
疫苗对于温度极其敏感,一旦超过储存标准,可能导致失效甚至发生不良反应,而“卫生云—免疫规划”则“跟踪”了每一支疫苗的流向。“一旦温度超出阈值,监测系统就会自动报警,将信息传给相关负责人。”周莉薇介绍说,“全区冷链温湿度实时监测全覆盖确保了疫苗来源的可靠性和其储运环境的稳定,保障了疫苗安全。”
据了解,目前,宁夏免疫规划信息系统覆盖全区409家预防接种单位、98家产科医院,实现了对流动儿童的动态管理、预防接种的主动监测和全区63座冷库、30余辆冷藏车疫苗流通安全的全过程实时监控。
智慧“120”,应急指挥更清晰
前不久,家住银川市金凤区的宋某80多岁的母亲突发疾病,呼吸、心跳停止,在接听电话的过程中,调度员一面派发救护车,一面通过判断,指导宋某对其母亲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开放气道操作。
“关于心肺复苏的指导,调度员是通过120一体化智慧急救平台中的MPDS系统,依照预案提示点击相应的情况,将应对办法转述完成的。”银川市紧急救援中心指挥调度科副科长魏凤霞解释道,MPDS通过精心设计的询问流程以及呼救人的对应回答,可以在救护车到达前,提供清晰的、易于遵从的指令,指导现场人员采取措施自救和呼救,利用好拨打120电话呼救到救护车到达的这段时间。一旦遇到了呼吸、心跳停止的病人,这便是挽救生命的黄金4分钟。
魏凤霞说:“问清地址、事件、电话号码后立刻点击系统派车,单子发往就近分站,分站随即会接到显示时间、地点、病人基本情况的报警,立刻安排出车。随后,通话中所掌握的情况,也会实时发给急救医生。”
据银川120紧急救援中心副主任乔毅介绍,120一体化智慧急救平台是宁夏“卫生云”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业务系统之一。该平台引进了急救指挥调度现场评估、电话指导及分级医疗处置的知识体系,简称MPDS,由33个标准化的急救预案组成,基本覆盖急救所面临的各种情况,特别是对胸痛、脑卒中、创伤、临产等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起到重要作用,让求救人员主动参与急救,做到院前与院内急救的无缝衔接。
乔毅打开120一体化智慧急救平台大屏幕,选择相应的时间后,该时间段内全区的电话接警量、院前出车量、救治患者量、平均出车时间、院前急救在岗信息、应急床位数等信息一目了然。通过大数据分析,急救中心还可有针对性地进行医生培训和力量配备。
远程医疗,分级诊疗有保障
提起远程医疗,很多患者并不陌生,只要通过互联网,就能够与众多大医院专家取得联系。而在宁夏,远程医疗的内容不止如此,远程会诊、远程门诊、远程影像等多种措施,将线上专家、线下医生和患者联系到了一起,多种技术手段为分级诊疗的落地提供了有效途径。
68岁的刘女士前不久感觉全身无力,没有食欲、气短,还有断断续续流鼻血的症状。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张澎医生,与远在北京的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王迁教授,对刘女士进行了一场远程会诊。
通过视频,王迁对患者的每个症状都作了详细的了解和判断,细致到手指遇冷遇热是否发白,是否有反酸烧心、腹泻等症状,结合刘女士在当地医院的化验结果,最后诊断为一种风湿免疫疾病——系统性硬化症。
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马晓飞介绍说,“在‘远程专家门诊’中,本院大夫会陪着患者,一起同北京、上海、西安等地的专家进行视频问诊,并根据专家的方案,为患者继续治疗。”
据了解,由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主导实施的“卫生云—远程医疗”,连通了当地各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民营医院,形成医联体。下派专家坐诊,引导相关成员单位加入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心电网络中心、PACS中心和远程会诊系统,使居民在社区能够随时向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专家问诊。而该院无法处理的特殊疑难杂症,由远程专家门诊直接通过绿色转诊通道转诊。
“除此之外,我们还将宁夏各个县的医疗机构也纳入到医联体中,针对一些只有设备,缺乏专业人才的区域,实现了远程影像、远程心电等方面的技术支援,远程会诊和双向转诊也对这些地区的医疗水平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马晓飞说。
据介绍,目前,宁夏已经建立了“国家—自治区—市—县—乡”五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依托互联网对接解放军总医院等13家医疗单位,远程应用已覆盖全区所有乡镇卫生院和县以上综合医院。
质检
推荐